中华书局曾有这样一位"临时工"编辑
王仲闻(1901一1966) 名高明,以字行。笔名王学初、王幼安。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先生次子。谙熟经史,长于词学,尤精唐宋文学。曾任职于邮局。1960年至中华书局,负责审核《全唐诗》标点,后订补《全宋词》。著有《读词识小》手稿20余万字。
1956年王仲闻(前右)与家人合影
中华书局曾有这样一位“临时工”编辑
百年中华书局人才荟萃,学养深厚满腹经纶的编辑,可以列出一个颇为可观的名单——舒新城、周振甫、杨伯峻、宋云彬、傅璇琮、徐调孚、金灿然、沈玉成……不可胜数的中华版典籍和名著,无不沾溉着这些名编辑博识和精勤所交融的炙热心血。
笔者在这里要说的,却是曾经在中华书局上班数年的一位特殊编辑,他是不在书局编制内的一名“临时工”编辑,他是一个“无名”的编辑——即不能在其所编的书籍上署以姓名,无论是作为责任编辑还是特约编辑。
这位特殊的“临时工”编辑,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次子王仲闻。说起来,静安先生的这位哲嗣,不但没有大学文科的学历,甚至连中学也没读完——据说,“退学是因为参加学潮”,但却不是当时一般有着反传统意向的学潮。1919年,王仲闻就读于上海育才公学,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他和三位爱好古文的同学曾向校方提议,学校规定耶诞节放假庆祝,孔子诞生日也应该放假庆祝。校方对此不予理睬。到了孔诞日那一天,他们四人不去上课以示不满。可没想到第二天,校方就以违反校规为由,宣布将四人开除。显然,仅有四名学生参予的“罢课”行动,是算不上什么“学潮”的,校方缺乏包容,处置忒过严厉了。或许因此事之故,静安先生认定老二“调皮”,又虑及他今后能有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遂命其报考人称“铁饭碗”的邮政局。于是王仲闻遵父命进了邮局。但他个人的雅好仍持之不辍:博览各类古籍,潜心研究词章。
1949年,邮政总局筹划迁往台湾,但王仲闻最终决定留在了大陆。据他的儿子回忆说,解放初王仲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买了整整一书架的马列著作,还自学了俄语。“抗美援朝”开始后,又支持二子一女响应号召参军。……然而,到1951年“审干”时,王仲闻的厄运便开始了——当时他主动向组织上交代:抗战时期曾参加过由中统举办的一个邮检培训班。结果他就因此被定为“特嫌”(特务嫌疑),给发落到地安门一个小邮局去卖邮票。1957年初夏,可能是“错误估计形势”,他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位编辑,一起筹办同人刊物《艺文志》,谁知又“撞在了枪口上”!不久邮局领导公开宣布其为“右派”(实际上当时“右派”名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而且还被开除了公职(名为“强制退职”)。唉,静安先生怎能料得到,他当初为儿子谋虑的“铁饭碗”,终究还是给砸了。
所幸天无绝人路,“贵人”垂青来相助。“贵人”之一是兼任国务院古籍小组组长的齐燕铭,齐非常珍惜人才,他知道王仲闻对于古籍尤其是古诗词研究颇有造诣,遂将他推荐给中华书局的金灿然、徐调孚;金、徐也是求才若渴的“贵人”,他们很快把王仲闻聘致书局。起先王仲闻是每周去一次,后来书局领导研究之后,决定聘其为“长期临时工”编辑。就这样,年已五十好几、从没有做过编辑的王仲闻,便每天到书局上班了。书局的编辑惊讶地发现,这位新来同事的相貌酷似乃父王国维,说“子之于父,如明翻宋本,唐临晋帖”。
当时书局有些编辑以为,王仲闻虽然家学渊源,可毕竟数十年供职于邮局,其学术根柢似未可高估。但不久他们就刮目相看,为之折服,沈玉成后来回忆说:“(他)深厚到令人吃惊的学力把我们完全''镇''住了。可以不夸大地说,凡是有关唐、宋两代的文学史料,尤其是宋词、宋人笔記,只要向他提出问题,无不应答如响。一句宋词,他能告诉你词牌、作者;一个宋人笔记的书名,他能告诉你作者、卷数、版本。”所以,尽管王仲闻顶着“特嫌”的棘冠,又被“开除公职”,但编辑同事们对他却无丝毫的歧视,他们(包括书局部室的负责人)都敬重地称他为“王先生”。
王仲闻入中华书局,先是参与《全唐诗》的点校审订,后来负责校订、编辑的还有《李清照集校注》(此书后来被学者誉为“古籍整理的典范”)、《唐五代词》、《元诗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选》、《夷坚志》等等。而对于《全宋词》(唐圭章编)的修订工作,王仲闻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唐圭璋曾在一封信函中特别提到:中华书局“编辑部托王仲闻整理(《全宋词》),费尽他九牛二虎之力。”经王修订后的《全宋词》,计补词一千六百首,改正补充小传三四百人,举出错讹不下三四千处。唐编《全宋词》得以丰富且提升,王仲闻可谓是厥功至巨,这远超出一般编辑的职责,因此书局拟议在书封面上署明:“唐圭璋编王仲闻订补”,唐圭璋对此议也欣然同意。然而,不久文化部下发条例,规定有若干种人的名字不得见于我们社会主义出版物的作者栏内云云;于是,因其呕心沥血的劳动而应得的署名权,就这样无端地横遭剥夺。在修订《全宋词》的过程中,王仲闻还撰写了二十万字的宋词考据笔记——《读词识小》,钱锺书当时读了这部书稿,说“这是一部奇书,一定要快出版”。这当然也不可能。既已被剥夺了署名权,出版其专著自然更是非分之想了。
欷歔之余,笔者不禁又想:王仲闻,这位没有高等学历、没有职称的“临时工”编辑,如今我们那些高级编辑(编审)、资深编辑,有几人能及得上他呢?忝为编辑之列的笔者,有时自我感觉,较之有些同行,可以“不遑多让”;然而,若是思及“临时工”编辑王仲闻,唉唉,那就不敢望其项背了。
(1969年,王仲闻被卷入莫须有的“特务集团”案,家中五灯收音机被指为“秘密电台”;既受隔离审查,又遭居民批斗,于是不堪凌辱,欲效其父自沉昆明湖,却因其处游人如织而未遂,最终自饮敌敌畏,死在院内公厕中……九泉之下,若相遇其父,何言以对?)
文章引自伊人所写《曾有这样一位"临时工"编辑》
《编辑学刊》 2012年03期
相关图书推荐
基本信息
书名:《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全五册)
朱谋㙔撰 王国维批校 赵万里过录
书号:978-7-101-10139-3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定价:6000.00 元
开本:特16开
装帧:全彩 精装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编辑推荐
明朱谋㙔(1564-1624),字郁仪, 明宁献王朱权七世孙, 嗜书好学,勤于笔耕,著述颇丰。 其所著《水经注笺》被顾炎武推为 “三百年一部书”,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1877-1927) 亦称其 “大有功于郦书” 。王国维倾力于 《水经注》一书之校勘,参考诸多传世郦书旧本在朱笺本上进行批校,,写下了大量校语及批注,,堪称精审与宏富。赵万里于厂肆得朱本之后,借王国维批校本临校誊录,王氏亦为文跋其后称道此事。赵氏副本,厥功甚伟。此次影印赵万里过录之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为赵氏家藏本。 此本历经兵燹、动荡完好保存至今,颇为不易,实有赖赵万里及其后人之精心呵护。如今中华书局将其影印出版,使前贤之治学成果化身千百、 嘉惠学林,,有助于推进郦学及 《水经注》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或静庵),亦字伯隅,号礼堂,晚年更号观堂,又号永观。海宁县人。中国现代新学术之开拓者,在哲学、文学、金石文字、历史考古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王氏嗜书,然限于资力,故其所庋藏并不以善本名世,惟期有益于治学。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手校手批书目》统计,其手校手批之书达一百九十馀种,实毕生精力之所倾注也。其所校各书,以《水经注》为最勤。
下列链接
了解更多详情新书链接
单位或个人购买,可直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直营古逸英华文创微店,或电话垂询。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业务联系: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
北京古逸英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中华书局旗下全资企业,主要负责中华书局120馀种文献影印类图书的独家销售,目前拥有两家直营官方网店:“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古逸英华”店;手机“微店”上的“古逸英华文创微店”(快速绿通——点击“阅读原文”)